泥鳅游戏怎么玩
1、抓泥鳅教案6篇抓泥鳅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活动准备:1、幼儿已初步了解有关鱼类的知识。2、泥鳅、脸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2、3、相关的录象活动过程:一、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1、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泥鳅是怎么样的。2、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3、3、再次玩一玩、抓一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4、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5、看相关的录象,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4、二、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1、平时看过大人是怎么抓泥鳅的。
5、2、出示材料,交代要求:每一样都去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3、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泥鳅游戏怎么玩
1、4、讨论: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抓泥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5、师生小结三、延伸活动活动反思:通过精心地准备材料,设计教案,到活动的实施,我都认真地对待,活动中孩子们非常地投入。通过这一活动,我也悟出了以下几点:1、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要顺应幼儿的兴趣。
2、其实,一开始,我设计的活动是科常类的《认识泥鳅》。而捉泥鳅这一活动是从我试上后才生成的。试上时,我按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由于天热,泥鳅显得特别的调皮好动,不停地在托盘里游来游去,最后竟从托盘里跳了出来,这下我可傻眼了,因为我自己害怕泥鳅,不敢捉泥鳅。
3、在我的影响下,几个女孩子也尖叫起来,可大部分孩子都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冲过去捉泥鳅,特别眼看就要捉住了,可泥鳅一滑又逃走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激动,看得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也有了新的想法,活动也从科常类的`认识泥鳅改为科探类的捉泥鳅。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也如我所料,活动场面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孩子们个个兴趣浓厚。2、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
4、一开始我也害怕泥鳅,可活动开始时,有教师捉泥鳅这一环节,为了克服自己对泥鳅的恐惧,我事先买了泥鳅在家里练习,先是戴了手套捉,适应一点后再把手套拿掉,到上课前,我已不再害怕,同时觉得泥鳅还蛮可爱的。我想也正是我这种情绪感染了孩子,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大胆探索,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惧怕泥鳅而不参加活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虽然活动中孩子们能与材料充分地互动,但教师缺乏向孩子传递爱护小动物的思想,因此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显得有点残忍,用食品夹夹泥鳅时,有的泥鳅就被夹得出血了,但孩子们还是不放过。当时我也看见抹布上的血,虽然当时我及时鼓励孩子捉泥鳅时要注意保护泥鳅,玩的时候不要让泥鳅受伤了,孩子们后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现在想想,如果我在活动前就要求孩子们要注意保护动物,不要让泥鳅受伤了,那孩子们肯定会注意,不至于把泥鳅夹出血来还不放过,那活动就更完美了。
5、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周,以后要吸取教训,活动前要考虑周到一点。抓泥鳅教案篇2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手套捉泥鳅,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