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黑暗》怎么玩
1、早在2021年夏天公布预告片之初,《黑暗世界:因与果》,下称《因与果》,就凭借恐怖压抑的怪诞美术风格和“潜脑”的玩法钓足了不少玩家的胃口。12月18日,《因与果》终于在线下首次亮相,算是游戏2023年正式发布前的小小预热,让部分玩家先一窥《因与果》的真容。游戏中,玩家将扮演神秘组织“利维坦思想局”的探员丹尼尔,通过脑机装置潜入他人的大脑,找回遗失的记忆,并履行自己的使命。我们也参加了这次位于上海本地的小型线下活动,上手了25分钟左右流程的游戏,也在试玩后跟制作团队聊了聊游戏设定的灵感和开发过程中的花絮。
2、活动在发行伙伴的支持下举办。一、“糟透的那个到底是世界还是自己”。《因与果》是不折不扣的反乌托邦题材,而开发团队也从来没想过掩饰着一点。“思想局”第一时间就能让人联想到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1984》;“利维坦”则是圣经中威力无比的海兽,也是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霍布斯探讨国家形成和人性论的重要著作。
3、负责人王勇赫坦言,《1984》正是《因与果》借鉴的世界观原型之一,游戏中利维坦公司用于通报工作的电屏灵感就来源于《1984》中监视人民一举一动的老大哥。游戏中无处不在的电视机元素。游戏中的世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中都与现实世界重叠,但在二战后的某个时间点走向了不同的世界线。在《因与果》的世界中,一家叫做利维坦集团的科技公司试图帮助曾经战火纷飞的城市重建,给人民带来和平和进步。
4、它的确帮助这座城市崛起成为了现代化的大都市,但人们也感受到了一丝异样:无论是用来通报工作的电屏还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局,利维坦的渗透无处不在。这种并未完全架空的设定营造出了一种微妙的由真实带来的压迫感:游戏中的许多场景,例如房屋内部的家居电器等都还原了上世纪中期的陈设式样,但细节又略有不同。
5、例如在现实世界中,六七十年代的人们公对公传输文件使用的都是信件,但在游戏世界中使用的是更有集中管控感的气力输送管。作为思想局的一名调查干员,主角的工作与真实世界中的警察一样需要维护社会治安,但维护的手段又不太一样。在《因与果》的世界中,并不存在审讯,因为调查员可以直接通过一种类似脑机的神秘装置进入到嫌疑人的大脑中,直接面对案发当时嫌疑人的记忆。这也正是游戏的核心玩法:玩家作为一个“漫游者”,游戏中称为“探员”,并不是单纯游历潜入对象的记忆,更要感受对方当时的所思所想,在诡异的脑内世界中找到对方在这段记忆中到底做了什么,从而还原事件的真相。
游戏《黑暗》怎么玩
1、现场玩家在使用七彩虹设备试玩。比如主角扮演嫌疑人行动时如果需要进入一扇门,但嫌疑人的记忆中从来没有打开过那扇门,那么这块空间在嫌疑人的记忆中就是缺失的;如果嫌疑人在做某些事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亦或是欺负自己的同事,那么相应的那部分空间也是混乱的,潜入对象的情绪会让空间产生离奇的变化,这也是游戏诡谲与写实结合的美术风格的来源。这种非人道的潜入行为很容易让玩家产生怀疑:我做的这些事情真的是对的吗。利维坦这家公司真的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好了吗。
2、这家科技公司在带来改变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任何人性化的因素。利维坦集团只追求城市建设达到理想的水平,并不在意居住其中的人类身上发生了什么。
3、制作人王勇赫为玩家进行分享。在被问及游戏背景时,王勇赫特地提到《因与果》在反乌托邦的设定上借鉴了《生化奇兵》和《半条命》等前辈作品对于高压统治和所谓“集体组织接管“下社会形态的想象,并且把这种想象具象成一个问题: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公司会带来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吗。不过与许多前辈作品关注极权主义不同,《因与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个人的故事。
4、毕竟抛开外在的种种限制之后,如何审视身边的世界,还是由个人的眼光决定的。“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糟透了,但回过头想一想,糟透了的那个到底是世界呢,还是你自己。
5、”制作团队希望在玩到这个游戏的最后,玩家可以思考自己作为观影者和操作者,与其所控制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也许在潜入嫌疑人的记忆之前,每个人都是坏人;但一旦对自己控制的角色有了更多了解,也许每个人物都有令人心疼的瞬间。